(甲型H1N1流感)专刊第3期

发布时间:2009-05-03 08:00 浏览数:3088 来源:本站
医 学 信 息
(甲型H1N1流感)专刊第3期 2009年5月3日
4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使用甲型H1N1流感作为新流感的名称。
2009年4月30日上午10时半,本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就目前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进行了座谈。到会的专家有:上海市公卫临床中心(复旦大学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袁正宏教授、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曹广文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流感研究的居丽雯教授、上海市CDC传染病科李燕婷主任、复旦大学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叶荣教授。现将座谈内容整理如下:
【专家论点导读】
●病毒及流行特点
1.新病毒,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明确,为A(H1N1)型流感病毒;病毒变异走向未知。
2.人群都是易感者,潜伏期(没出现症状时)即可传染;一旦发现,立即隔离,切断传染源。
●防控建议
1.当前首先要做好国门的入境检疫,上海是国内唯一有墨西哥直达航班的地区。
2.借鉴上海2003年抗击SARS的有益经验。
3.卫生宣教一定要加强;宣传口径必须要统一。工作分两部分:一是对老百姓;二是对医护人员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4.防止院内感染,保护医务人员。
5.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防控工作应整体规划,分工协作,有序开展。
7.未雨绸缪,为办好2010年世博会作好公共卫生防御筹划。
●研究方面
发挥上海优势,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建议政府紧急立项,开展流行病学特异性调查、快速诊断试剂及疫苗等研发工作。
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疫情是由发生变异的新病毒引起,再冠以猪流感”是不合适的。
1. 流感病毒潜伏期即可传染,要引起重视
居丽雯: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在病原体的传染上存在不同。SARS通常是到了发热期,出现症状时才会传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潜伏期就会传染,而在潜伏期往往人是没有症状的,这就比较危险,需要引起重视。
2.快速诊断试剂无法区别新型变异流感与季节性流感
居丽雯:WHO介绍了快速诊断的方法。对于甲型H1N1流感,可以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或者金标方法,即免疫薄层层析方法检测,但是这些方法尚不能区别新型变异流感与季节性流感,因为它们是杂合在一起的,没有办法鉴定。即使对于禽流感,国内外这么多的技术力量,现在的蛋白快诊试剂也不能区别。快速诊断一种是根据蛋白质的抗原来进行鉴定,一种是根据基因来诊断。现在的快诊试剂只能进行粗筛:分辨甲型或乙型流感,不能对其亚型进行区别。要快速诊断新型变异流感,目前还是用基因诊断方法。我们国内没有新型变异流感病毒株。当然,粗筛对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再诊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李燕婷:现在上海市没有特异的检测试剂,国家也没有。国家CDC现在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研制好后,会下发到各个省市。
流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监测的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是流感病毒。上海和国家都加入了WHO流感监测网络。国家CDC也准备作为WHO参比实验室之一,今年可能会要通过。所以国家CDC和美国CDC正在沟通,共享毒株,进行研制。
我们要提高检测能力,加强研究。不然现在进来一个人出现感冒症状,我们只能说是疑似,不能确诊,因为一定要通过检测才能确诊。所以加强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很重要。
3.交叉保护对该种病毒的作用较弱
居丽雯:我们有一个国家863专项资助课题,其中涉及到上海市人群流感病原体和抗体监测。在流感方面,对人、畜、禽的监测是绝对重要的。因为流感病原体很容易变异,所以对宿主的监测很重要。这几年在上海市的人群中,甲型流感方面主要是甲3和甲1亚型之间的交替转换流行,之前几年都是以甲3为主的。从我们的基因测序来看,甲3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的继承关系比甲1明显,不同年份的新旧毒株序列之间有相互穿插。当然甲1也有继承关系,但没有甲3那么明显。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上海人群的甲型流感病毒主要就是甲1型,即H1N1亚型在我们人群当中流行。上海人群的流感抗体情况是人群中H1亚型的抗体水平挺高,达到50%以上、60%左右。对于年龄小的人群,譬如5岁以下的人群,H1亚型的抗体水平更高,他们由于感染,抗体水平可以达到80%~90%。至于猪的H1、人的H1是否有交叉保护?现在美国H1亚型的8个基因片段序列已经出来,我们对目前美国H1亚型的HA片段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上海人群感染的H1流感病毒HA片段进行了基因比对,发现离开比较远,基因同源性比较远。因此,我们认为人群既往的H1抗体对目前发生的甲型H1N1很难有交叉保护。所以我很能体会WHO说的这句话:新变异的病毒对人群可能构成的潜在威胁性很大。因为我们人群既往的免疫对这个变异的病毒株保护作用相对比较弱,交叉保护很弱。我们知道H1片段上面有5个抗原决定簇,可能猪和人的抗原决定簇不一样,所以刺激的机体抗体不一样。我们上海这两年是在流行H1N1型流感,但是对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好像免疫状况不怎么样。所以我们要高度警惕。进化枝越长,核苷酸的变异就越大。新变异病毒和我们以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差距比较大。
4. 开展疫苗研究,重视流行病学防御
李燕婷:由于没有标准株,我们上海可能没有能力做疫苗方面的工作。国家一些有关的生物所,或者一些疫苗公司,可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国家这么大,它不可能对每个省市都能提供那么多的疫苗,没有这么大的量。要是有能力,我们可以联合一些生物制品所(比如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也生产流感疫苗)加大疫苗这方面的研制。因为这不是个短期行为,疫情有可能在今后还会不断地蔓延。
曹广文:由于此次为变异种,所以我们不能对常规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抱太大希望。疫苗研究是当务之急。我们昨天对它进行了基因进化分析,发现病毒基因少了很多核酸,又多了很多核酸。但它对公共卫生有没有意义还不清楚。所谓的公共卫生意义有两个条件。第一,它是不是抗原决定簇的表位;第二,它是否能致病。这两点我们可以建议卫生局紧急立项查一查。现在不一定要分离病毒,因为现在PubMed网上已经有基因序列了,而且常规监测的流感基因序列我们本来就有,拿出来分析,可以马上开展疫苗研究。
居丽雯:我国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很多都是灭活疫苗。技术上是很成熟的。但问题是,病毒变异了,在拿到这个东西之后再制备。一个鸡胚能出来多少呢?所以在流行的时候比较困难。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清楚的,但是对病原体今后的变异走向不了解。所以现在来说,还是应该在流行病学方面做好防御。
5.达菲”等药物是否有效,有待验证
曹广文:据说治疗药物达菲”有效,但现在这样说还太早。因为现在本身不是完全的猪流感,而且疫情也就发生了一个多星期,很多病人可能不是因为药物治疗,而是自己好的。就像SARS一样,有人不用治疗就好了。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才能检验。
6.猪被认为是禽、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和基因混合器
曹广文:在流感病毒跨种属障碍而感染新宿主的过程中,猪由于呼吸道上皮既有人流感病毒的受体,又有禽流感病毒的受体,因此人和禽流感病毒都可以感染猪,猪上皮细胞就成为毒株间基因重组的活载体。猪可能成为人流感病毒(H1N1和H3N2亚型)的贮存宿主,一些人流感病毒亚型在人群中消失后,可以在猪群中持续存在,成为人流感的潜在传染源。
猪流感病毒原来基本不致人病,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显是这3种病毒在猪体内进行了重组,重组实际上也是选择出来的结果。禽流感现在防控很厉害,在猪体内混合后可能会逃避免疫压力。
二、对当前国内/上海防控的建议
袁正宏教授回顾了2003年非典时期,面对全民SARS、全民混乱”的局面,上海在市政府、市卫生局的领导下,防控工作进行的非常有序。希望这次借鉴应对SARS的经验教训,总结当时有益的措施,并加以推广,尽早全面地部署。
袁正宏、曹广文、李燕婷、居丽雯、叶荣5位专家就防范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1.守好国门 加强检疫 甲型H1N1流感发生在国外,我们首先要做好国门防御,在检疫这块把国门守住。卫生部门要和海关等部门联手做好检验检疫工作,比如对从疫区来的航班要有登记,将乘机人员名单打印下来,记录下名字、联系方式,并通知有关部门,在一周内,一旦发现有人出现感冒症状,就会知道这个人从哪里过来的,及时对他进行隔离治疗。现在没有检疫试剂,就只能从这个方面来加大检疫。这样的工作已经开始做了。
上海是中国唯一到墨西哥有直达航班的城市。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感染者都在墨西哥有停留或旅游的历史。如果中国要感染,那上海是首当其冲的。我们也要考虑到,除了墨西哥,还有其他出现该疫情的国家,比如欧洲、美国、日本等国来的航班都应该要引起重视。
对公共卫生新发传染病的基本考虑就是预防、隔离。现在以隔离为主。检疫级别最好是一个班机全部人员隔离,因为感染的当天或第2天是没有症状的,所以隔离7天(分别隔离)是比较合适的。现在上海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地方来进行隔离。
2.加强群众的宣教力度 当前上海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做好对老百姓的宣传,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预防传染病方面,卫生宣传的效果是不能轻视的。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不要害怕。比如请专家、教授通过电视台,向老百姓说一说。对老百姓要交待清楚,流感比SARS更易传染,流感打喷嚏就可以传播,如果出现了普通的流感症状,最好在家休息,不要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带病上班,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由于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果呆在室内人群多的地方,要注意多开窗,做好自然通风。病毒对紫外线的照射、对室外的空气是不适应的。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所以洗手是很重要的,从外面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洗手。病毒也可通过粘膜传播,所以要清理口腔、鼻腔和眼睛。
3.做好对第一线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防护 这次墨西哥有医护人员在一线感染。建议上海集中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宣传及培训。上海的成败主要在于一线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防护。人群的感染如果我们避免不了,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二次感染,特别是医护人员。2003年的非典事件中,上海的医护人员没有感染,是很大的成绩。
一般的口罩对于病毒的防御能力有限。建议政府为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集中配置N95类口罩;对接触或墨西哥过来的人或疑似症状等高危人群,应该用N95、N99口罩。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组织上海有关科研机构整体规划,协作攻关,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工作
袁正宏:上海的优势单位很多,上海有技术力量,应该通过协作攻关来应对甲型H1N1流感。协作攻关,做好分工,是很重要的,避免大家各自为政,造成重复与浪费。
在病毒的分离、疫苗培养方面,虽然现在还没有需求或还无法做,但可以开始考虑技术准备。新流感的诊断最经典、最标准的方法是进行特异性PCR、病毒的分离。WHO、美国CDC都是这样做的。上海现在有P3实验室,所以可以组织做病毒分离、疫苗等方面的人员开展此类工作,在前期的病毒分离、疫苗灭活等方面做一些探索。这类工作的开展必须是有组织的,同时要获得政府的授权。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生物制品、病毒学等方面的优势,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准备和整体策划。
2.加强与国外单位联系,开展诊断试剂同步研究
袁正宏:关于诊断试剂的研发,我们一方面要保持与国外的联系,积极获取病毒标准引物及试剂等;另一方面,要根据WHO、美国CDC公布的病毒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利用我们原来对诊断试剂研制的经验,开展诊断试剂等方面的工作。
美国CDC有一个向全球有关实验室发送诊断试剂的绿色通道,澳大利亚、香港都在绿色通道内,但内地不在。上海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比如WHO、相关国际实验室)的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
理论上讲根据已经公布的序列,很多实验室都可以开发出诊断试剂。建议上海将有关力量集中起来,通过科技协作,发挥上海的技术优势,设计几套融合上海技术特点的诊断试剂。当然,这些试剂在灵敏性、特异性等方面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可以同步开展这些工作,即使WHO、CDC等给我们发放试剂,我们也可以作为参比试剂。
李燕婷:我们应加强快速诊断方面的研究。因为临床检测,如果真的病人来,要是用PCR检测花几个小时,病人肯定等不及回家了。如果几分钟就能粗筛出来,临床医生可以指导他用药,这点还是很重要的。
3.加紧甲型H1N1流感上海人群本体情况调查
袁正宏:加紧对H1N1流感上海本体情况调查,全面了解上海市各个人群对普通人流感不同亚型的免疫情况以及普通人群对猪流感病毒的免疫情况,开展人群中普通人流感及猪流感病毒的抗体阳性测试。虽然目前认为病毒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但假如上海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上述工作一方面可以为新型流感的检测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预测高危人群。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人体内存在的针对其他流感病毒的抗体对新流感具有保护作用,但不少研究表明只要体内具有一定水平的相应亚型抗体,很可能会使症状轻一点、发病延缓一点。
李燕婷:此次毒株的变异,人群都是易感者。上海CDC每年都对人普通流感进行监测,我们人群的普通流感抗体都还是很高的。我们应该要针对甲型H1N1流感对人群的抗体做一下监测,看人群对新的变异株,抗体到底怎么样,但我们现在还没有标准株,所以没有办法做。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群中的血清免疫状况、免疫水平,对我们预测易感人群、应该对哪些人群注射疫苗等积累依据。
4.注意疫苗的战略储备,为今后作准备
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常态管理。从前几次流感大流行的发病情况来看,往往都是第一年发生以后,到现在这个季节消下去,经过一个夏天,第二年冬、春季节的时候,又再发生。所以明年的形势更严峻,必须做好疫苗战略储备。
5. 为办好2010年世博会,未雨绸缪,作好公共卫生防御筹划。
(情报研究部整理)
返回上一页

图片新闻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