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尽责,“智”库有为 ——市卫健中心在疫情大考中书写智库答卷

发布时间:2022-06-06 03:09 浏览数:2385 来源:本站

本轮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市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着力发挥政策研究专业优势,全力贡献卫生智库在服务大局中的智力支持作用,用心将“单位所能”“个人所能”对接“社会所需”,用实干和担当书写了一份上海疫情保卫战中的智库答卷。

发挥“主优势”,彰显智力战疫的为民初心

立足政研专长,筑牢健康屏障。疫情期间,市卫健中心充分发挥咨政建言功能,硬核担起卫生政策研究对抗疫的支持。3月以来,在中心金春林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卫生政策研究部、医学科技情报研究部等科研团队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疫情下就医服务需求变化,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政策研究,为助力科学的防疫政策制定,做好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有效的就医引导和居家照料指导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体制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等问题,积极研究构建完善定位清晰、功能明确、协同有力、结果导向、绩效可考核、激励有效、运行高效的新型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

聚焦疫情期间线下问诊困难、药学服务受阻,处方流转、药品配送不畅等问题,发起对互联网医院运行及药学服务方面的调研,提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实现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优质药学服务可及性的政策建议。

关注疫情下罕见病家庭措手不及的就医用药难题,第一时间调研患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罕见病患者诊疗定点医院设置、就医配药、药品储备供应等建议措施,为疫情期间特殊患者的协同诊疗提供研究支持。

面对封控期间恶性肿瘤患者就医需求及困难同异并存的问题,在一周内发起攻坚,收集患者需求调查问卷近4200份,覆盖全市16 个辖区、25 种临床常见肿瘤类型,以期通过深入研究全面提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

聚焦“主任务”,传递专业有为的温情力量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卫生智库人积极对接多方资源,汇聚爱心助力公益,将专业与温情延展在抗疫的各条阵线。

及时就位补位,积极对委支持。5月6日起,医学科技情报研究部蒋璐伊同志接受指令奔赴市卫生健康委报到,开启常驻委内服务疫情防控工作,日常负责推进网上志愿者代配药物和其他疫情防控行政事务。

疫情期间,大量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方舱一线。市卫健中心《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等医学类期刊坚持为民初心,优先为驰援方舱的医生作者提供一对一编辑修改服务,用细致温情冲散疫情阴霾,使刊物服务对象医务工作者能更加安心投入抗疫工作。

第二党支部从事质控管理的陆其峰、董晨杰两位党员同志,在疫情期间及时审核完善了10余家质控中心发布的质控管理意见,梳理修订了57 家质控中心工作清单,为保障特殊时期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贡献积极力量。

第三党支部、卫生技术评估研究部青年科研人员结合专业特长,协同北京大学团委、全国学生联合会等多家机构,研究超大城市抗疫志愿者招募特点与经验,从组织志愿服务的角度为有效落实 “四应四尽”的防控方针建言献策。


4月中旬,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金春林牵线推动爱心人士,为儿科医院捐赠100箱婴儿尿不湿;得知外地爱心单位与沪地接收机构对接不畅,卫生智库人主动作为,疏通联系渠道,协助一批蔬菜物资顺利得到捐赠。兄弟单位并肩行,“紧俏”物资雪中送,点一束微光、散一份温热,彰显了智库责任,传递了满格正能。

投身“主战场”,争做社区疫线的模范先锋

“小切口”服务“大战场”,在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委书记丁汉升同志的带班指导、靠前指挥中,市卫健中心广大干部职工上下一盘棋,在疫情防控主阵地、最前线,主动亮身份,40 余名党员干部奔赴一线、下沉社区志愿服务近千人次。

党委办公室方欣叶、期刊部胡晓静等化身社区“配药员”,前往医院、药房为社区居民代配药;培训部张蓉、医学科技情报研究部杨山石、卫生政策研究部陈多、卫生技术评估研究部孙辉等化身核酸 “辅助员”,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卫生政策研究部徐嘉婕、实习生丁洋、石斌,卫生技术评估研究部谢春艳、顾一纯,科研管理事务部朱婷婷等化身物资“服务员”,协助社区物资转运分发;医学科技情报研究部李瑞伽、徐源、宋捷及科研管理事务部李娜等化身温暖“贴心员”,为公寓伙伴制作菜肴、购送物资,关心帮扶结对孤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大江东|大上海保卫战,是谁‘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一文,点赞中心科研工作者在危难时刻主动出列的责任担当,在特殊时期坚持科研的专业素养和志愿奉献的大爱情怀。

当前,上海正朝着清零攻坚的目标扎实迈进,在稳中向好的关键当口,市卫健中心广大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精神,从本职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巩固扩大防控成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为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做出更大贡献。

1_副本.png


返回上一页

图片新闻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