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项目选摘(二)

发布时间:2005-11-28 08:00 浏览数:2556 来源:本站
7.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该项课题,结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探索了糖尿瘸心脏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变化,建立了一些成功的实验室技术。主要的结论或成果为:①糖尿病人存在早期亚临床的心脏病变和心脏植物神经病变;②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以及代谢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累及的支数也较多;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时,存在心脏肥大、心功能减低的情况:④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测定频谱方法与传统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具有昆好的相关性;⑤糖尿病心脏病理存在胶原增多、心肌细胞坏死、捐亡、脂滴沉着,微血管内皮肿胀表现,⑥成年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糖尿病心肌病变的良好工具;⑦特屎病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存在瘦素的短型受体;⑧瘦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可促心肌细胞捅亡,后者可引起胶原合成增多,可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实现的。
8.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从免疫机制、相关基因及肌肉蛋白的多个角度对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研究结果提示重症肌无力不是单一的乙酰胆碱受体病,而是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突触前后膜均受累的神经肌肉疾病,具体结果为:①免疫研究提示了陈自身AchR致敏,AchR抗体产生导致的突触后膜AchR脱失外,同时有突触前膜损害的存在。②在骨骼肌肉相关基因研究中,
发现了三条差异基因,剖析了一条P9基因的全长并在基因库注册,克隆分析了基围产物P9一zFD蛋白,免疫组化研究显示该基因产物位于肌膜表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表达增加。③在对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蛋白分析中,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25KD蛋白特异性降低,免疫组化证实,该蛋白主要分布于I型肌纤维中,这说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除与自身免疫有关外,与靶组织的蛋白质变化也有密切关系。该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
9.不同透析剂量对腹腱透析惠者预后的影响
腹膜透析是终朱期肾衰患者的~种肾替代治疗。长久以来采用的腹膜透析剂量和透析充分性的标准均沿用西方标准,近年来更倾向用较大的剂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在该项课题研究中,对93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分别给予6升/天(低剂量)和8升/天(标准剂量)的透析剂量,其中49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长达2年的随访,并比较不同的透析剂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接受不同透析剂量的患者均能获得充分的透析,并且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主观营养状况评估(SGA)等营养指标和患者生存率、技术生存率、住院率和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评估显示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相同,甚至更好。因此研究证实了6升/天可以作为腹透患者的首选治疗剂量。该研究对于降低终未期肾衰竭的透析赞用,保证患者获得充分治疗,保存残肾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
10.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测指标度有效干预措施的研究
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进行的该项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①在国内外首次多中心、较大样本(502例)的研究了肝活检病理组织学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测指标的关系及诊断价值。②建立了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非创伤性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确立了肝纤维化无创伤性影像学诊断指标体系。③首次获得了非创伤性诊断指标优势组合的数学判别式。④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动物水平及临床系统地研究了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⑤提出“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病机的假说;设立“扶正化瘀法”为肝纤维化治疗的中医基本治法;发现扶正化瘀可显著促进肝窦毛细血管化这一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改变的逆转;发明了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复方――扶正化瘀胶囊。⑥从临床和病理验证了柔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和疗效。部分研究内容达国际领先。
1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且多累及青壮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该项课题旨在研究一种可提供充填,具成骨活性、且提供血运或促进血供改善的活性人工骨.以简化治疗过程,提高骨组织的修复和临床治愈率。该研究从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转然人血管生成素-1(Ang-1)的BMSc促进血供和临床治疗三方面探讨了血供与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关系。研究结果为:①建立了复合人类股骨头坏死的模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②构建了人血管生成素-1(Ang-1)真核表达载体,并可转染骨髓间充质于细胞,能明显增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再生。③从临床上证明了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保头治疗的有效方法。
12.胰岛B细胞功能精确检测技术的建立度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而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评价个体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精确方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从2001年起即对该项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及创新点:①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高葡萄糖钳夹技术,并用该项技术研究中国人糖耐量减退、糖尿病、超重/肥胖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个体胰岛素分泌状况。②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精确胰岛素分秘指数――第一、第二时相胰岛素及最大胰岛素分泌指数的正常参考值。③首次以精确的方法研究中国人糖耐量减退、糖尿病、超重/肥胖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个体胰岛素分泌异常的机制。④在国内外首次运用中国人资料,以第一相精确胰岛素分泌指数对早期相简易胰岛素分泌指数进行评价,提出适合于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的估测机体早期相胰岛索分泌的简易参数。
13胰腺癌的二级预防研究
胰腺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可切除率极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脂质代谢紊乱及其相关酶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应用(COX-2抑制剂、PPARγ激动剂、LOX抑制剂对胰腺癌具有化学预防作用,且对化疗药物具有增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花生四烯酸在体外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增值,而DHA和EPA可抑制增值,促进凋亡。②在国内首先报道了COX-2在胰腺癌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系统研究了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体内、外增值的作用,揭示细胞凋亡、新生血管形成为COX-2介导胰腺癌生长的重要机制。③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PPARγ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④在国内首先研究了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⑤发现COX-2抑制剂对吉西他滨抑制胰腺癌生长有增强效应。
14器官移植后免疫反应状态的谤导
在器官移植免疫学界,目前亟待阐明的两个基本问题是:免疫低反应状态的诱导、相应特征和发生机制;免疫低反应状态与免疫耐受的关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这两方面的问题,采用近交系动物心脏移植模型,结合临床具有免疫低反应倾向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特征、免疫学基础分析,从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为:①从临床特征上发现免疫低反应倾向的受者早期肾功能恢复顺利,与免疫抑制剂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低,早期免疫排斥并不影响后期免疫抑制剂的减量。②从免疫学基础上发现该类患者体内嵌合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提示免疫低反应患者的IL-2R水平与正常人相近。 ③从体外诱导中发现内源性IL-10,抑制性免疫调控分子的表达(分泌)及对IL-2抑制在免疫低反应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动态观察免疫低反应状态形成过程中基因顺序表达,发现以往未明确与免疫调控相关的许多基因参与了免疫应答的负性调控。
15上海名中医经验多媒体光盘数据库
二十世纪是上海中医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100年,尽最大可能保存、整理、研究、应用、开发二十世纪名中医群体的学术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上海中医文献馆完成的该项课题,在较全面系统收集上海20世纪最有影响的121位名中医的学术经验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图形与文字相结合,可供收藏保存叉能应用开发的软件。该成果主要特点为:①学术价值。全面汇总了上海市二十世纪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资料丰富、涉及面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医家资料,不少均首次阎世。②收藏保存价值。光盘收集的资料不仅有丰富的学术内容,还保存了大量录像资料和照片、墨宝等。③应用开发价值。光盘用vB软件编制,界面友好。除阅读外,还具有多层面的查询检索功能。
16纳米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
上海市血液中心进行的该项研究,是将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与干细胞工程技术结台起来,.促进基因治疗,特别是干细胞基因治疗的发展与应用,为各种恶性疾病开辟 一条全新的生物治疗途径。该项研究的应用前景可在以下几方面体现:①组织工程领域同种异基因组织细胞移植。②抗凋亡造血干细胞制品的研发,应用于AIDs的治疗。③纳米基因药物:基因药物可以是基因,也可以是基因修饰的细胞制品。④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子靶向性治疗。⑤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该研究成果将为各种血液及实体肿瘤的基因治疗增添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基因工程造血干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出现,有望解; 17趋化因子厦其受体在银屑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银屑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对患者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二军大长海医院完成的该项成果为深人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所获成果:①首次证实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高表达(CXCR2,同时其高分泌IL-8,提出了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的新机制。②利用体外趋化实验体系解释了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上清趋化T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能力增强,且其高分泌能趋化T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RANTEs、IL-8、McP-1。③首次提出维生索D3、UVN、FK506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XCR-2,从而达到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目的,其作用的另一途径是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表达MCP-1水平,从而抑制了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趋化至表皮,阻止了银屑病皮损局部的炎症反应。
18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
由二军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该项成果.利用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的增殖,使抗癌基因在恶性肿瘤中高效表达,发挥病毒溶瘤和基因抗癌的双重疗效.经理论及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将Trail与K5双基因合用,能使肿瘤完全消退。该项成果还建立了对IAP高的肿瘤的治疗平台,用Trail与Smac合用可全部消灭含IAP高的移植性肝癌。该成果应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控制基因表达对肿瘤进行治疗。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广谱而特异的肿瘤增殖病毒CNHK500,即用TERT与缺氧启动子共同控制抗癌基因的表达系统,取得了良好结果。该成果还建立了靶向基因-病毒系统的中试生产平台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完成了CNHK500-P53的生产、纯化、质量控制和疗效试验。该成果的部分内容达国际领先水平。

简讯
国家期刊奖是我国期刊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工作于2004年6月到12月进行。评选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期刊管理暂行规定》、《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等有关法规、规章,对908种参评期刊进行了出版规范、参评资格审查,最终确定了参评期刊名单。科技期刊评选名额为:国家期刊奖30名,国家期刊提名奖50名,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00名。上海市卫生系统3种杂志首次入围国家期刊奖:《健康娃娃》入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科技期刊名单(上海共2种),《自我保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入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科技期刊名单(上海共3种)。同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的余党会、尹茶荣获第二届上海市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中西医结合学报》、《自我保健》、《健康娃娃》、《健康准妈妈》、《外科理论与实践》、《中国男科学杂志》7种期刊作为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良者均得到上海市科委的表彰。
(市卫生局科教处 周蓉、张勘)
返回上一页